据天津市第一医院官微消息,依据医院“十四五”发展目标及“十五五”发展规划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,医院将逐步向现代化三级康复医院进行转型。
作者|肖湘
来源|看医界
又一二甲综合医院转型康复
又一家综合医院转型康复医院。近日,据天津市第一医院官微消息,依据医院“十四五”发展目标及“十五五”发展规划,医院将逐步向现代化三级康复医院进行转型。
为了完成这一转型,据介绍,医院对院内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,对现有学科及病区进行了整合调整,整合成立了老年医学康复中心、神经康复中心、胃肠康复中心、骨与关节康复中心、疼痛康复中心五大康复中心,并组建了康复医学部,逐步推进全院临床康复一体化的工作进程。
为加速向康复专科医院转型进程,全面提升医院综合运营效能与学科核心竞争力,2025年6月,天津市第一医院正式聘任北京大学医院康复医学学科带头人、北京康复医学会副会长、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首席专家武亮教授担任特聘院长。
公开资料显示,天津市第一医院前身创建于1930年6月,2007年底迁至新院区,2008年3月8日正式开诊。截至2025年4月,医院已发展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,设置床位300张。
天津鼓励综合医院转型康复
据了解,近年来,天津曾多次出台政策,鼓励综合医院向康复医院转型。
2021年11月,天津市卫生健康委等9部门联合制定并印发《天津市加快推进康复医疗服务工作发展实施方案》。《方案》明确,筛选扶持部分具备一定基础的一级、二级医疗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。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、连锁化的康复医疗中心。
2022年5月,天津市卫生健康委、天津市医保局联合制定了《天津市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工作方案》。试点目标为:全市16个行政区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经过一年的试点探索,形成较完善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,多元化康复医疗服务模式,有利于康复医疗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等有益做法和典型经验,加快推动天津市康复医疗服务发展取得实效。
2025年2月,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天津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》,方案明确指出医疗资源向康复领域倾斜,扩大康复医疗服务供给,不断优化康复医疗服务能力。
并提出,扩大康复医疗、营养支持服务供给,将部分公立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,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需要设置、增加康复医疗服务床位,支持将康复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建设。
多地出现转型案例
近年综合医院转型康复并不少见。2024年5月,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名为南昌大学附属康复医院,保留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牌子,从三甲综合医院转型为三级公立康复医院,医院以康复特色见长,融医疗护理、预防保健、教育培训、科学研究与转化于一体,是江西省第一家公立三级康复医院和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直属医院。
而在北京,已经出现一批综合医院转型康复医院的案例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2年,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约2.8亿,占比19.8%,65岁及以上人口约2.1亿,占比14.9%。与2021年相比,全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增加了0.7个百分点。
从数据不难看出,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。在此背景下,尤其是自2021年6月国家八部门联合下发关于《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》,明确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、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以来,相关支持文件更是“络绎不绝”。
其中,2022年8月,国家医保局就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,开展康复、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。
对于部分综合医院转型康复医院,知名医改专家徐毓才曾向《看医界》表示,其优势在医疗,难点在服务。而康复项目更注重服务,加上民营医院加入竞争,公立综合医院转型首先需要转变观念,机制活络,才能更好发展。
(本文为《看医界》发布,转载须经授权,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。)
鼎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